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学风建设 > 正文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心理问题学生帮扶——以Y同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1日阅读数:

前言:社会生态系统理论(Social Ecological Theory)是一种系统性的心理发展理论,由Urie Bronfenbrenner于1979年提出。该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是指个体直接生活的家庭环境,中观系统是指个体所在的社区和学校环境,宏观系统是指个体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生态系统理论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在心理问题学生帮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一、案例简介

本次案例的主人公为Y同学,首次发现他的问题是在大二下学期的心理测查中,该同学显示为一级心理问题,也是我所带所有班级中分数最异常的学生。问题指标为:抑郁、自卑、敏感、依赖、网络成瘾。该学生心理状况亮起红灯的同时,成绩也即将达到学业预警的程度,挂科达到12.5个学分。

Y同学籍贯忻州,家庭条件较好,幼年时期和父母在北京生活,由于没有北京户口,中学时回忻州老家上学,被迫与父母分居两地,有六年的留守经历。学生自述,当年突然离开父母后,他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怕犯错误或给别人添麻烦,虽然老家的亲戚对他也不错,但在爷爷奶奶家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很多余,和叔叔婶婶相处也处处拘谨,高考特别想考北京的学校回到父母身边,可惜没有考上,觉得自己无法达成父母的期待,自我评价很低。

Y同学说,他在特别容易被“自责、沮丧、后悔”等负面情绪影响。比如说,即便只是老师提问的问题没有答出来,都会觉得自己很差劲,内心感到强烈的痛苦,闭上眼睛好像就回到自己童年离开父母独自在老家读书的那段时光,且在胡思乱想中无法正常集中精神听完后面的课程。在与同学、室友相处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有没有说错话,存在抑郁、敏感倾向。

Y同学每天用于玩小游戏和刷短视频的时间几乎都在6小时以上,同时表示自己玩手机的时候也并不是很快乐,就是无法控制刷手机,因为这样会让他短暂地忘记脑海中杂糅的负面情绪,有明显的网络成瘾,手机依赖倾向。但是当自己因为沉迷手机而耽误学习或无法按时完成计划时,又会自责后悔很久。

二、案例分析

Y同学身上同时存在心理问题、学业困难网络成瘾三个需要重点关注问题,但是核心问题是心理问题。研究表明,留守经历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留守儿童不仅与父母的情感出现疏离,还容易产生冷漠、内向、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社交退缩、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等特征。1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的这种负面情绪不仅没有被消减,反而会在社交心理上呈现从自我孤独向社交回避的“内化→外化”转变。2

通过与学生的多次会谈,能够明显感觉到Y同学的心理问题和他童年时期突然离开父母,在老家独自上学的留守经历息息相关。而学业困难和网络成瘾很大程度上都是心理问题造成的。

针对其抑郁、自卑、敏感、依赖、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应该在Y同学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多点着力,积极为他链接优势资源,通过Y同学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力求达到两点目标——一方面可以正确看待过往,放下心结;另一方面能够直面未来,提升自我认同感,戒除手机依赖,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思路举措

(一)理清系统关联,明确干预路径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受到微观、中观、宏观系统因素的综合影响,Y同学在社会生态系统层面可以被调动的资源与干预路径。

辅导员在干预过程中除了以自身作为工具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承担沟通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协助学生与家庭、朋辈群体、班级、建立良好关系,利用好学校的专业心理资源

(二)链接可用资源,多层协同育人

从微观层面来讲,从个体干预、朋辈群体干预、家校链接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个体干预:辅导员通过综合分析Y同学存在的问题,发现其许多非理性信念,以上课没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而感到痛苦为例,辅导员用CBT的会谈方式,引导他转变观念——答不出老师提问的情况在课堂时有发生,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们,并不会因为这样一件小事而去否定、嘲讽一个人,所以因为一次没有回答出问题而自责羞愧是不必要的,无法完成后面的学习更是得不偿失。引导其正确认识、接纳和认同自己,提高抗逆力

朋辈群体干预Y同学所在的宿舍学习风气很好,还有一名班干部,舍友对他的评价也不错——他的卫生干净整洁,性格也好,几乎从不和人起争执,虽然他的学习习惯不好,喜欢发呆,容易沉迷手机,但他从不打扰别人学习。所以在辅导员向他的舍友说了说他目前的困扰后,舍友表示愿意在今后主动多和他讲话,并一定程度上监督他学习,在他玩手机和“神游”的时候多加提醒。

家校链接:辅导员可以充当学生和家庭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进一步了解成长经历、家庭相处模式;另一方面,也将Y同学“以为的”家人对自己的失望等负面情绪告知家长,希望可以家校协同努力改善这一困境。Y同学的父亲表示,当年Y刚离开家时感觉到了他的不适应,但当年客因条件所限所导致的亲子分离也是无奈之举,更没有想到这一经历对他的心理影响延续至今,并表示假期返乡后会和Y再次聊聊这些问题,希望可以有所改变。

从中观层面上讲,可以通过班级干预、链接学校各项资源等方式开展帮扶。针对Y同学的童年创伤经历,积极推荐他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专业咨询。针对他自我效能感较低、不善与人交往的情况,可以通过为他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在实践中提升自信。因篇幅所限,只取一个例子:

2022年年底,因疫情原因部分未返校同学需要通过直播的形式参与课堂,这项工作一般由学习委员负责,而Y同学所在班级的学习委员因手机型号比较老旧,直播效果不好。辅导员提出可以让Y同学负责为未返校的同学直播这项任务,Y同学虽然一开始担心自己做不好,但还是决定尝试,在此过程中,Y同学会提前准备充电宝,到教室调试设备,和未返校的同学主动沟通直播效果,最终比大家预想中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一经历不仅帮助他克服了课堂上管不住自己一直看手机的情况,还让他收获了许多同学的感谢,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价值感。

从宏观层面来讲,一方面可以基于Y同学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周边资源,鼓励他去发展一些积极健康的爱好,丰富其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了解一些社会运行的方式和规则,比如聊一聊社会时代的变迁和人口流动现象,以及学术界对于流动人口、留守儿童此类群体的研究——多数外出务工者选择背井离乡打拼的重要原因就是希望给子女以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但也无可奈何地陷入了一定程度上的子女陪伴缺失,亲情纽带松弛的情景。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探讨,一定程度上帮助Y同学换一个角度看待自身的经历。

(三)做好动态评估,持续跟踪帮扶

Y同学不论是因童年留守经历造成的心理问题,还是手机依赖、人际关系敏感、学习薄弱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所以也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故要时常关注,做好动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帮扶方式。

Y同学在几次谈话后,明确了想要戒除手机依赖的决心,故辅导员与他约定,在上专业课之前,或者上自习之前,如果怕管不住自己,可以将手机放在辅导员办公室,下课的时候再拿回去。手机的一送一拿之间,师生之间多了很多交流的机会。可以明显感受到Y同学在摆脱手机依赖这方面的进步与决心。在成功完成一些班级任务,参加过学院一些志愿活动后,Y同学人际关系敏感的情况也有很大的改善。

Y同学取得学习、生活上的进步时,辅导员也会反馈给他的家长,并和家长约定要多给予他正向的肯定,来巩固所取得的进步。与Y同学第一次会谈后再隔一年,再次提到他与父母分离的那段经历时,能够明显感觉到他淡然了很多,聊天时也不会反复地将话题带回多年前,而是更加专注当下,以及对于未来的规划和安排。

经过Y同学的努力、舍友的督促、辅导员监督等综合作用下,Y同学的成绩由最多挂科26个学分,到目前为止除了两门大一和大二的课之外,其他课程的重修已全部通过,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经验启示与工作建议。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有过童年创伤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帮助辅导员从微观、中观、宏观的多层次共同发力,通过谈心谈话、家校链接、促进同伴关系和学校教育支持等方式以网格化的形式,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有效干预大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脱离困境。

这也启示我们,辅导员具有多重身份,一方面作为学生直接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应当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本领。另一方面,个人能力毕竟有限,所以也要学会做资源的链接者和行动的倡导者,来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取更大的能量,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陆继霞.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之痛[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03):97-103.DOI:10.13240/j.cnki.caujsse.2011.03.012.

[2] 张婷皮美,石智雷.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西北人口, 2021,42(04):31-43.DOI:10.15884/j.cnki. issn.1007-0672.2021.04.004.

[3] 曹光前.留守经历及留守复合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困扰的影响[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第19卷(1): 46-49

[4] 王利娜.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34 (06): 130-131.


Baidu
sogou